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在于科技部提早布局,抢占先机;以应用促发展,注重培育市场和市场主体;较早采用了成立技术创新联盟这一新模式,有力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
央视龙年春晚上,LED灯光的华丽亮相再次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令人惊艳的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呈现,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迅猛。据统计,2011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已达1560亿元,年增长率为30%,相关企业约5000家,是全球这一领域发展最快的地区。
这一切,让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倍感欣慰。9年前,时任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的他和同事们一同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并担任该工程领导小组首任组长。
李健认为,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在于科技部提早布局,抢占先机;以应用促发展,注重培育市场和市场主体;较早采用了成立技术创新联盟这一新模式,有力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
节能照明及新能源技术应用博览会上,一款展出的LED照明产品色彩斑斓
研发和应用基本与国际同步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近10年来纷纷立足国家战略推动半导体照明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然而,9年前,中国半导体照明上游产业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下游应用刚刚起步,功率芯片全部依赖进口,企业规模小、缺乏产业化技术,整个产业销售收入不足百亿元。
为抢占新兴产业先机,从“十五”开始,科技部率先支持半导体照明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随着长期制约着半导体照明发展的氮化镓制造技术的突破,我们意识到,照明产业正孕育着一场新的革命,要后来居上,必须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李健回忆道,在“非典”尚未结束时,科技部联合有关部委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并紧急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推动半导体照明技术攻关和应用试点。
采访中,李健一再强调,在国家科技计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半导体照明产业和市场的需求,以突破部分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上下游实质性合作为目标,按照产业链来部署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当时先深入企业充分调研,紧密结合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需求,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组织。”
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和相关部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和产业发展步入快行线。
“目前,我国半导体照明技术基本实现与国际同步发展,示范应用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原所长李晋闽认为,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研发水平和方向与国际基本保持同步;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我国产业化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下游应用基本与国际同步,甚至某些方面超前。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产业化大功率LED芯片光效超过100流明/瓦,与国际产业主流产品水平同步。在经历了买芯片、买外延片的道路之后,我国已经实现自主生产外延片和芯片,国产芯片进口替代比例逐年上升,2011年达68%。
此外,我国还在硅衬底LED芯片产业化、紫外短波长LED、MOCVD重大装备、功率型白光LED封装水平等方面取得突破。据统计,近几年我国LED专利申请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LED专利申请与布局的热点地区。